大家对歼-20S携带无人僚机作战的期望还未完全实现,欧洲的“Bulgarian Military”却提前为我们带来了一个震撼的画面——一架疑似运-8/9中型平台与一架明显带有隐身设计的无人机一同升空。这个画面不仅令人眼前一亮,更是在美国提出“协同作战飞机(CCA)”概念九年之后,中国在无人机作战领域已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欧洲在无人机发展方面进展缓慢
早在2016年,美军便对F-35的超高自动化水平和网格化作战定位产生了浓厚兴趣,计划研发与之配套的低成本无人机,承担情报侦查、电子战以及武装打击等任务——本质上,目的是利用无人机的低成本,替代价格高昂的F-35执行那些高风险的任务。当时,美军计划装备1000架CCA,最终可能达到上万架,预算总额将高达数百亿美元。面对这一庞大的项目,几家军火公司纷纷跃跃欲试,推出了MQ-28A、XQ-58A以及“弃兵”等一系列无人机,涉及美军计划中的各类作战领域。
展开剩余77%▲美军为F-35规划的CCA作战模式
这些无人机普遍装备了中等涵道比的中小推力发动机,设计上也颇具相似之处,目的是满足高空飞行、隐身、长航时和一定机动性的需求。按照美军当时的规划,CCA将由C-17A或C-130运送到战区,进入战区后通过空投方式释放,利用专门的指挥系统与F-35或其他战机协同作战——这种高度专用的无人机能大幅增强F-35的作战能力,帮助它规避风险、提高战斗力。例如,当F-35准备攻击地空导弹阵地时,搭载先进传感器的无人机将提前侦察敌方位置,探测到电磁信号后,再派遣挂载制导武器的无人机执行精确打击任务。
▲美国航空工业推出的多款无人机
这一模式与传统的预警机指挥战机作战的方式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原本作为“被指挥者”的战斗机,转变为了“指挥者”,真正实现了“堪比预警机”的作战效果。不过,美国空军很快发现,F-35的单座布局使得飞行员必须在驾驶战机的同时操作无人机,这对飞行员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因此,原本计划的大规模使用CCA的构想不得不调整。目前,美国空军的计划是,仅配备一到两架CCA,以减轻飞行员的操作负担。
▲F-35B的升力风扇曾被誉为创新,如今却面临尴尬局面
与此相比,歼-20与歼-35的设计则没有这样的局限性。尤其是歼-20,早在2021年之前就已经提出了开发双座型的计划。因此,就像美军当年提出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的规划促成了霹雳-15导弹的问世一样,歼-20S携带无人僚机的作战模式也快速取得了技术突破,远远超出了F-35与CCA的规划范围。虽然这次欧洲网站报道的画面看似不太可能,但实际上,它是无人僚机服役前的必要测试环节——即便歼-20S具备了先进的航电系统和双座布局,贸然与无人僚机联合作战,风险依然较大。相比之下,运-8/9平台搭载的电子设备更加完善,舱内操作空间更为宽敞,非常适合用来进行这类测试。
▲国内以运-8/9为平台,开发了众多高新作战单位
此外,尽管美军一直在致力于低成本无人机的开发,国内也借鉴了这一思路,但并没有照搬美军的设计,而是结合自身特点,发展出了自己的特色装备。以攻击-11和“神雕”无人预警机为代表的高价值、高难度操作的无人机,就是中国在作战环境更加成熟的基础上,所设计出的一类先进平台。相较于美国空军仍然在“低成本”问题上纠结,中国已经把无人僚机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未来,歼-20S或许会引领由无人预警机、加油机、侦察机、轰炸机等组成的作战编队,以歼-20S为核心,执行各种不同的任务。
▲无人加油机的前景令人期待
然而,这种理想化的作战模式,对歼-20S的后座飞行员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他们需要在狭小的座舱内,在承受数G过载的情况下,指挥多架无人机展开作战,甚至执行空中加油任务,这无疑是对飞行员能力的巨大挑战。尽管如此,从现有的科技水平来看,歼-20S并未完全具备这样的能力。未来,中国航空工业真正的目标机型,或许是搭载双座并列布局的歼-36,这才是符合这种高复杂度作战需求的理想平台。
发布于:天津市炒股配资之家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