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故事为网友投稿,所有情节均为真实事件,为保护投稿人隐私,文章所有中的人名均为化名,图片来源于网络。
口述人:李女士 撰稿人:清风明月
那天收拾儿子的行李时,我在衣柜最底层翻出了那床洗得发白的碎花床单。指尖触到布料上起球的纹路,去年陪读时的记忆突然翻涌而来 —— 狭窄的宿舍、吱呀作响的单人床、凌晨五点的厨房、儿子冷漠的背影,还有那些藏在被子里无声的眼泪,像针一样扎进心里,疼得我喘不过气。
我叫李娟,今年 45 岁,在一家企业做了二十年会计。去年春天,儿子小宇高三,成绩突然从年级前五十掉到一百名开外。班主任找我谈话,说 “小宇最近心思不在学习上,要是没人盯着,怕是考不上一本”。回家的路上,我看着车窗外倒退的街景,心里像压了块石头 —— 小宇是我和老公的希望,我们这辈子没什么大出息,就盼着他能考上好大学,以后不用像我们一样辛苦。
那天晚上,我跟老公商量 “辞职陪读”。他愣了很久,说 “你想好了?这份工作干了二十年,辞了多可惜”。我看着书房里玩游戏的儿子,咬了咬牙:“孩子比工作重要,只要他能考上好大学,我牺牲点算什么。”
一周后,我递交了辞职信,收拾了两大箱行李,跟着小宇去了他学校附近的陪读宿舍。那是一栋老旧的居民楼,我们租的是一楼的单间,面积不到二十平米,摆了一张单人床、一张书桌和一个衣柜后。窗户正对着隔壁的厨房,每天早上五点,就能听到抽油烟机的轰鸣声,还有油烟味顺着窗户缝飘进来,呛得人难受。
“妈,你挤这张床,我睡折叠床。” 小宇把折叠床撑开,放在书桌旁边,语气里满是不情愿。我连忙说 “没事,妈睡折叠床就行,你学习累,需要睡舒服点”。他没说话,转身拿出手机玩了起来,没再理我。
陪读的日子,比我想象中难得多。每天早上五点,我准时起床,去楼下的公共厨房做早餐。厨房只有两个灶台,十几个陪读妈妈抢着用,去晚了就要排队。有一次,我为了抢灶台,不小心被开水烫到了手,起了好几个水泡,我没敢跟小宇说,怕他分心。
早上六点半,我把早餐端回宿舍,小宇才慢悠悠地起床。他一边吃早餐,一边刷短视频,我在旁边收拾书包,提醒他 “别忘了带准考证”“数学卷子放书包里了”。他总是不耐烦地说 “知道了,你别唠叨了”。
送小宇去学校后,我还要去菜市场买菜,然后回宿舍打扫卫生、洗衣服。中午,我做好午饭,送到学校门口,看着他吃完,再把饭盒拿回来洗。下午,我会去附近的超市打零工,赚点零花钱补贴家用 —— 辞职后,家里的收入少了一半,老公一个人赚钱,要养我们娘俩,还要还房贷,压力很大。
晚上十点,我会去学校接小宇放学。他走出校门时,总是低着头,跟同学走在一起,刻意跟我保持距离。有一次,我听到他跟同学说 “我妈非要来陪读,烦都烦死了”,我的心像被针扎了一样,疼得厉害。
回到宿舍,小宇坐在书桌前写作业,我就在旁边的折叠床上坐着,不敢看电视,不敢玩手机,怕影响他学习。有时候,我坐着坐着就睡着了,醒来时发现小宇已经睡了,桌上还堆着没写完的卷子。我小心翼翼地收拾好卷子,给他盖好被子,然后去卫生间洗漱。
宿舍的卫生间是公用的,晚上十二点后才能空下来。我拿着洗漱用品,在卫生间里快速洗漱,生怕吵醒别人。有一次,我不小心把洗面奶掉在地上,声音在安静的走廊里格外刺耳,隔壁的陪读妈妈敲了敲墙,不耐烦地说 “能不能小声点”,我连忙道歉,心里满是委屈。
陪读的第三个月,小宇的成绩不仅没提高,反而又掉了三十名。班主任找我谈话,说 “小宇最近上课总走神,是不是家里有什么事”。我回到宿舍,问小宇 “你最近怎么回事?是不是妈哪里做得不好,影响你学习了”。他突然发了火:“妈!你能不能别天天盯着我?你以为你陪读我就会好好学习吗?我现在看到你就烦!”
我愣在原地,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小宇,妈辞职陪读,就是为了让你能考上好大学,你怎么能这么说妈?”“谁让你辞职的?是你自己要去陪读的,跟我没关系!” 他说完,摔门而出,整夜都没回来。
那天晚上,我在单人床上坐了一夜。看着窗外的月光,我想起自己二十年来的工作 —— 每天坐在宽敞的办公室里,对着电脑做账,虽然累,但很充实;想起同事们一起吃饭、聊天的日子,虽然平凡,但很快乐。可现在,我放弃了工作,放弃了社交,挤在十平米的宿舍里,每天为了柴米油盐奔波,却得不到儿子的理解,甚至还被他嫌弃。
从那以后,小宇对我越来越冷漠。放学回来就把自己关在书桌前,要么写作业,要么偷偷玩游戏。我做的饭,他要么只吃几口,要么干脆不吃,去外面买零食。我看着他越来越瘦的脸,心里满是心疼,却不知道该怎么办。
陪读的第六个月,我因为长期劳累,加上营养不良,晕倒在了超市。醒来时,我躺在医院的病床上,老公坐在旁边,眼睛红红的。“娟儿,别陪读了,咱们回家吧,孩子的成绩顺其自然就好。” 他握着我的手,声音沙哑。我摇了摇头:“不行,还有半年就要高考了,我不能放弃。”
出院后,我回到了陪读宿舍。小宇看到我,只是淡淡地说 “你没事吧”,没有关心,没有愧疚。我心里很失望,却还是强打起精神,继续照顾他的生活。
高考前一个月,小宇突然跟我说 “妈,我想考艺术院校,我喜欢画画”。我愣了一下,说 “画画不好就业,还是考理科,以后好找工作”。他反驳道 “我不喜欢理科,我就想画画”。我们吵了起来,他说 “你从来都没问过我喜欢什么,从来都没在乎过我的感受,你只在乎我的成绩”,我哭着说 “我还不是为了你好”。
那天晚上,小宇又没回家。我在宿舍里哭了很久,看着书桌上堆得像小山一样的复习资料,突然觉得很可笑 —— 我以为陪读是为了儿子好,却没想到,我的 “好”,成了他的负担;我的牺牲,成了他的压力。
高考结束那天,小宇走出考场,跟我说 “妈,我考得不好,可能考不上一本”。我心里很失落,却还是安慰他 “没关系,尽力就好”。
查分那天,小宇的成绩比一本线低了二十分。他看着电脑屏幕,说 “我要去复读,明年考艺术院校”。我没反对,只是说 “你想好了就好,妈支持你”。
陪读宿舍退租那天,我收拾行李时,看着那张吱呀作响的单人床,看着满墙的复习资料,看着窗户缝里飘进来的油烟味,突然忍不住哭了起来。这一年,我放弃了工作,放弃了社交,挤在十平米的宿舍里,每天为了柴米油盐奔波,为了儿子的成绩焦虑,可最后,却什么都没得到。
现在,小宇在复读,我没有再陪读,而是找了一份会计的兼职工作。每天上班、下班,周末去看小宇,跟他聊聊天,问问他的学习情况。他对我比以前好了很多,会跟我说 “妈,你别太累了”,会把画的画发给我看。
有一次,我跟小宇聊天,他说 “妈,去年陪读的时候,我不该对你那么凶,对不起”。我笑着说 “没事,妈知道你那时候压力大”。其实,我心里知道,去年的陪读,对我和小宇来说,都是一场噩梦。
上个月周末去看小宇,他特意带我去了他们学校的画室。画室里摆满了画架,阳光透过窗户洒在画布上,小宇指着一幅未完成的画说:“妈,这是我画的城市夜景,想投稿参加比赛。” 我凑过去看,画里的路灯亮着暖黄的光,路上行人步履匆匆,却透着一股烟火气。“画得真好,比妈想象中还要好。” 我忍不住夸赞,他不好意思地挠挠头:“以前总觉得你不支持我画画,后来才知道,你只是怕我走弯路。”
那天中午,我们在画室附近的小餐馆吃饭,小宇主动说起复读的日常:“每天画画很开心,老师还夸我有天赋,说我明年考艺术院校没问题。” 我听着他眼里闪着的光,突然想起去年陪读时他冷漠的样子,心里满是感慨 —— 原来当孩子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会变得这么有活力。
临走时,小宇塞给我一个信封,里面是他画的素描,画的是我在厨房做饭的样子,旁边还写着一行字:“妈,谢谢你现在愿意支持我。” 我攥着素描,眼眶发热。其实我想说,该说谢谢的是我,是他让我明白,真正的母爱不是把孩子绑在自己规划的路上,而是陪着他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哪怕这条路和我最初想的不一样。现在再想起那间陪读宿舍的单人床,虽然还是会心疼,但更多的是庆幸 —— 那场 “噩梦” 般的经历,最终让我们母子俩都学会了如何去爱,如何去成长。
现在的我,偶尔还是会想起陪读的那一年。想起十平米的宿舍,想起吱呀作响的单人床,想起凌晨五点的厨房,想起儿子冷漠的背影。那些经历,像一场噩梦,让我难以忘怀。但也正是因为这场噩梦,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爱 —— 不是牺牲,不是控制,而是尊重,是理解,是支持。
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学会 “尊重” 和 “理解”,无论是父母和孩子之间,还是人与人之间,都会少一些矛盾,多一些温暖;少一些痛苦,多一些快乐。因为真正的幸福,不是一方的牺牲,而是双方的共同成长。
小编这里也想告诉所有的陪读妈妈: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去做全职陪读。你的牺牲,不一定能换来孩子的理解和成绩的提高,反而可能成为孩子的负担,成为你自己的噩梦。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作为父母,我们可以关心孩子的学习,可以为他们提供帮助,但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不能用 “牺牲” 来绑架孩子的人生。
同时也想告诉所有的孩子:你的父母可能会用错误的方式爱你,可能会对你有过高的期待,但请相信,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如果你觉得父母的做法不合理,如果你觉得有压力,可以跟他们沟通,跟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用冷漠和反抗来伤害他们。
炒股配资之家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