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Army Recognition》报道指出,在澳大利亚举行的“护身军刀25”演习期间,美国陆军第3多域特遣队利用提丰(Typhon)武器系统,成功发射一枚陆基型标准-6防空导弹击沉了海上靶标。这一成功的发射验证了陆基精确海上打击作战的可行性,标志着美国陆军在现代战争中越来越多地探索陆基武器的多元化应用。
防空导弹被用作对地和反舰攻击并不是什么新鲜概念,俄罗斯在俄乌冲突中就曾频繁使用老旧的S-200和S-300防空系统作为弹道导弹。然而,标准-6防空导弹的价格非常昂贵,这让人不禁怀疑,美国是否真的会大规模地将这款防空导弹作为反舰武器来使用呢?
提丰(Typhon)系统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发,是美国陆军为提升远程精确打击能力而推出的一项先进武器。其设计初衷是填补短程精确打击导弹与远程高超音速导弹之间的技术空白。提丰系统本质上是一套安装在卡车上的MK-41发射平台,具备快速部署的能力,能够通过C-17运输机进行空运。它不仅能够发射战斧系列巡航导弹(射程超千公里),还可以发射标准-6防空导弹。
展开剩余80%战斧巡航导弹以其超过1000公里的射程而著称,但由于其亚音速的飞行速度,在如今防空体系高度发达的背景下,能否在实战中发挥足够的效果仍是一个未知数。美国军方深知这一点,但长期以来缺乏先进的反舰和对地打击能力。为了弥补这一短板,美国转而考虑将标准-6防空导弹转型为反舰武器。
标准-6防空导弹全长6.6米,直径340毫米,战斗部重量64公斤,总重1.5吨,最大射程可达370公里,最大飞行高度33公里,速度最高可达3.5马赫。当其用于拦截高空目标时,最大射程为240公里。防空导弹与反舰导弹之间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苏联的中远程防空导弹早就拥有对地攻击能力,标准-6的战斗部重量也足够令其胜任反舰任务。毕竟,它的战斗部已经超越了中国鹰击-9反舰导弹30公斤的战斗部重量,因此在某些情况下也能充当反舰武器或巡航导弹。
不仅如此,标准-6的370公里射程和3.5马赫的飞行速度也使其在反舰领域具备了相当的优势。与NSM(海上突击导弹)、鱼叉反舰导弹等相比,标准-6在射程和速度上的表现更为出色。作为一款空空导弹,标准-6的机动性和主动导引头使其具备很高的打击精度,因此可以说,它是当前西方国家最强的反舰导弹之一。
提丰系统凭借其高度机动性,成为一款适合快速部署的反舰和对陆打击武器,尤其适合封锁重要水道。美国研发提丰系统的目的,正是为了强化其区域拒止能力,尤其是在应对中国海军快速崛起时,通过分散火力的方式增加反区域拒止的难度。能够快速部署在岛屿或其他战略要地上的提丰系统,无疑让潜在敌人感到棘手。
然而,问题在于,标准-6毕竟是一款防空导弹,而非反舰导弹。将标准-6作为反舰导弹使用,是否真能发挥其应有的效力,值得深思。尽管标准-6拥有64公斤的战斗部,但它的毁伤能力相比其他反舰导弹显得较为有限。以鱼叉导弹为例,其战斗部重量高达221公斤,明显强于标准-6。基于这一点,依赖标准-6进行反舰作战是否过于乐观?
俄罗斯的防空导弹系统,尤其是S-300系列,因其拥有较强的反舰能力而受到广泛关注。S-300的5V55系列防空导弹战斗部重量约为133-150公斤,48N6系列则为143-150公斤,这让它们在反舰方面具备了较强的实战价值。实际上,俄罗斯早在2015年就曾测试过S-300防空导弹的反舰能力。这种防空导弹战斗部重量相当于鱼叉、鹰击-83等反舰导弹的一半,能够在舰艇反舰导弹耗尽时起到补充作用。
然而,标准-6防空导弹与其相比,明显不在同一个级别。在1988年的“螳螂行动”中,美国海军佩里级“辛普森号”舰曾向一艘排水量仅275吨的伊朗导弹快艇发射5枚标准-1防空导弹,但依旧没能击沉该目标,最终不得不依赖舰炮进行摧毁。标准-1的战斗部重量为62公斤,远低于鱼叉的221公斤,因此可以说,美军如果指望标准-6防空导弹用于反舰作战,可能注定会面临失败。
标准-6的高昂价格也是美国军方面临的一大挑战。每枚标准-6的价格约为430万美元,这使得美国不太可能将其大量用于反舰作战。即使是在进行测试时,使用标准-6作为反舰武器也只能算是一种“做样子”的行为。真正投入使用,可能会引发美国国会的强烈反应。
总的来说,标准-6防空导弹作为反舰武器,其毁伤能力极为有限,难以对主力舰和大型军舰构成实质性威胁。然而,作为一款适合“海盗”作战的武器,它却具备一定的优势。在美国希望封锁水道时,标准-6可以通过多轮警告后,对民船进行打击。虽然其战斗部重量不足以摧毁民船,但足以让目标停止航行,从而为美国强行登船检查或扣押提供机会。这种策略对中国等国来说,显然会带来极大的困扰。
尽管如此,将标准-6用作反舰武器,尤其是在面对大型舰艇时,其效果仍然令人质疑。这款防空导弹的反舰能力和反导能力一般,更多地适合用于非常规战术,而作为传统反舰武器,却显得力不从心。
发布于:天津市炒股配资之家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