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一百个创业者中,有83个熬不过头一年,这不是夸大其词,而是来自2025年《中国小微创业报告》的铁一般事实。说到“创业”这两个字,总是不免带着“逆袭”与“自由”的光彩。
只有真正走上这条路的人才能明白,从一站上创业这条道那刻起,你就再也别想做回“平凡”的自己。普通人那点烦恼啊,像是“今天吃啥”或“周末去哪玩”,在创业的世界里,早就被抛到一边啦。
创业者每天都在想着“资金还够不够”、“订单能不能落实”,和普通人不同,普通人想发脾气、偶尔偷懒都没关系,但他们可不能。遇到崩溃的时候,得马上调整心态,在绝境里奋力寻出路。
许多从底层一路走来的创业第一代,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年龄才二十多岁,可眼神里却没有同龄人的轻松,反倒带着比年龄更成熟的稳健和算计。不是他们不想“稚嫩”,而是走创业这条路,逼着他们提前“成熟”。
做服装批发的张磊,24岁的时候就带着团队跑遍南方的工厂。有次,为了敲定一个价格比较低的面料供应商,他在工厂门口坚持等了整整三天,天天凌晨五点就守在老板办公室外边。
饿了就啃馒头,渴了就喝自来水,最后老板被他的坚持打动,答应合作。那晚,张磊在出租屋里流泪了,这不是因为委屈,而是因为他心里明白。
再也不能像大学那会儿那样,遇到难题就去找父母帮忙,遇到挫折就躲藏起来了。创业让他懂得,“平凡”的退路早就关了门,他得像个“大人”似的,扛起所有难题。
这“长大”,其实就是学会在各种诱惑面前保持冷静。有个供应商想用回扣让他买劣质面料,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不是因为他不想赚点短期钱,而是很清楚,一次投机的小利润可能会搞砸辛苦建立起来的信誉。
有人劝他“先捞点快钱,之后再提升质量”,他却摆摆手。创业教会他,普通人可以随波逐流,但创业者得坚持底线,否则一句失误就可能把所有努力都吞掉。
普通人的情绪嘛,就是自然而然的展现出来,开心了就笑,难过了就哭,生气了就怼回去。而创业者的情绪,早就变成了一种“奢望”甚至成了“禁忌”。像开奶茶店的李娜,曾经在第三区间,员工集体辞职,给她带来了不少困扰。
那天,她刚处理完顾客的投诉,又接到房东涨房租的消息,转头就看到员工递来的辞职信。她在仓库里偷偷哭了十分钟,擦干眼睛后,立马联系招聘平台,晚上又自己站在收银台一直忙到凌晨。
第二天,她还是一脸笑容地和顾客打招呼,没人知道她前一晚差点熬不住。她自己心里明白:“要是垮了,店里的房租、欠供应商的钱都咋办?我不能像普通人一样扛,因为我身后没人能帮我顶。”
创业这条路上,九成的事情都算是“糟事”,遇到客户恶意拖欠货款那是常事,你不能发脾气,只能面带笑容催着款;员工出错造成损失,也别去怪他们,只能先收拾烂摊子,然后再教他们怎么改。
资金链快要断了,你别急得莫名其妙,(force)只能硬着头皮去找投资人、请求朋友帮忙。普通人可以发泄情绪,把它当作“出气口”;可创业者得把情绪当作“敌人”,不是他们没有情绪,而是得学会控制。
他们心里清楚,“普通”的情绪放飞,对创业者来说简直就像“奢侈品”,一旦任由情绪发泄,可能就输掉整局盘棋。“不普通”的背后,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付出和代价。
不少创业者身上都带点“职业病”——长时间熬夜调整方案,结果脱发、失眠成了家常便饭;为了谈合作,一天能跑五六个饭局,肠胃早就出问题了。压力一大到极限时,偶尔还会突然心慌、手抖,可忙得根本腾不出时间去医院检查。
最难熬的,莫过于那份“孤单”。在创业圈子里,很少遇到所谓的“纯粹朋友”,合作伙伴更关心的还是“能不能赚到钱”,投资人则只在乎“回报有多高”。甚至曾经打开心扉的发小,也会因为“你变了”而逐渐疏远。
一位互联网创业老板讲,手机里存了上千个联系人,可是真心能深夜打电话倾诉的人,几乎没有。项目遭遇挫折时,他只能孤身一人在办公室喝闷酒,没有人陪着说话。
赚到了第一桶金,心里想跟人分享那份喜悦,翻遍通讯录却不知道到底该打给谁。普通人遇到孤独还能有人陪着倾诉,而创业者的孤独呢?只能自己默默承受。更惨的是,创业还可能让你失去那些最亲密的关系。
有个创业者为了赶进度,连续半年都没陪孩子过周末,妻子还抱怨“你就知道工作”,他只能安慰自己“再坚持一下,项目稳定了就好了”。还有些人因为合伙人闹翻,不仅失去了合作的事业,还赔掉了不少感情。
创业者往往要面对利益的考验,一旦出现纷争,那曾经无话不谈的朋友也可能变得疏远。关系里离不开利益的牵扯,利益一碰撞,信任就容易崩塌。而普通人的关系还能靠感情维持,更多时候,利益成了唯一的纽带。
创业者之间的关系,常常得在“感情”和“利益”两个方面做抉择,这个抉择常带着一种无奈和痛楚。有些人说,创业者其实挺“冷血”的,为了追逐利益,他们会选择放弃合作,也会为了控制亏损而裁员。
不少创业者在权衡利弊之后会做出一些看起来“缺少温情”的决定,实际上很少有人知道,这种“冷酷”的背后隐藏着更理性的责任感。有位创业者曾在疫情期间,不得不裁掉一半的员工。
那天,他和每个人谈话,把补偿金算得尽量多,还帮他们推荐新工作,他说:“我不是想冷酷无情,只是知道不裁员的话,公司撑不了三个月,得先保住公司,才能有机会再把大家叫回来。”
创业者的“不一般”并不意味着变得冷漠,而是学会了“站在大局考虑”。普通人或许只关心当下的情绪,而创业者则得为团队、生活、未来担负起责任。
这种责任,促使他们得保持“清醒”,哪怕这份清醒看起来挺“冷酷”或者说不那么温暖。而这种“不普通”的东西,其实是一种在绝境中依然能找到希望的本事,普通人在遇到难关时,可能就会选择放弃。
创业的时候遇到艰难险阻,却得在那些看似不可能的局面中发现“可能”。说到创业,大家就会觉得,你已经不再是个普通人了,因为这条路,会让你比常人早早长大,放弃情绪的自由,承担那些平常人难以想象的重担。
但同时也能让你拥有普通人难以企及的清醒头脑、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责任感。创业不像是“必须走”的道路,更像是一条“挑战之路”,它会拿走你的放松、健康和部分的人际关系。
它也许会带来更宽广的人生视野以及更明晰的自我认识,如果决定走创业这条路,就得接受自己“变不一样”的现实,但要记得,创业所带来的“与众不同”,最终不是为了“比别人强”。
而是希望经过风雨洗礼,变得更清楚自己到底要些什么,所谓的蜕变,也许正是创业最宝贵的“不同凡响”的地方吧。
炒股配资之家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